新闻 News

22三月2023

《儒藏》(精华编)捐赠及入藏国家图书馆仪式圆满举办

3月20日,《儒藏》(精华编)捐赠及入藏国家图书馆仪式在国家图书馆举办。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杨芳,国家图书馆馆长熊远明,北京大学副校长孙庆伟,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强世功,《儒藏》(精华编)项目执行总编纂李中华、魏常海,中宣部出版局古籍处处长章隆江,全国高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卢伟,北京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夏红卫、总编辑汲传波等出席仪式。来自中宣部出版局、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的相关领导与专家学者代表,以及部分新闻媒体代表、图书馆合作方参加仪式,仪式由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主持。参与仪式的领导嘉宾及专家学者代表熊远明在致辞中指出,历久弥新的中华文化基因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了鲜明的文化内涵,国家图书馆要以《儒藏》(精华编)的入藏为契机,向广大读者做好宣传和服务工作,大力推动《儒藏》的普及与研究,充分发挥文献的学术作用与价值,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丰富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文化源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国家图书馆馆长熊远明致辞孙庆伟在致辞中表示,以儒家文化为基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儒藏》(精华编)在中宣部、教育部、文旅部等的大力支持,以及北京大学的全方位投入之下,整合了海内外的各种学术资源,通过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出版社的通力合作,终于得以高质量高标准地顺利出版,它有助于我们更系统全面地了解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他指出,《儒藏》(精华编)入藏国图将促使《儒藏》得到更广泛和更深入的利用,发挥更大的学术价值、文化价值,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普及。同时,作为北京大学与国家图书馆战略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他希望双方可以以此为契机,在更多领域更加深入地开展交流合作,共同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北京大学副校长孙庆伟致辞汲传波在讲话中表示,《儒藏》工程得到了各方的支持和帮助,凝结了无数专家学者的心血和智慧。《儒藏》(精华编)正式入藏国图基于“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共同理念,必将促进《儒藏》资源的再开发与创造性转化。北大社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儒藏》的推广流通和数字化建设,继续为《儒藏》出版事业不懈奋斗,继续聚焦于抢救性文化传承典籍、标志性文化积累工程,为弘扬传统文化、实现民族复兴,推动世界文化交流、繁荣人类文明作出积极的贡献。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汲传波致辞杨芳在讲话中回顾了中宣部出版局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所开展的古籍相关工作以及所取得的成果,并对《儒藏》(精华编)项目表示了高度的肯定。她期待各方进一步加强合作,落实古籍工作的相关意见和规划,共同推进古籍的挖掘利用,以优质成果服务于社会和民族复兴。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杨芳致辞仪式上,夏红卫代表北大出版社向国家图书馆赠书,熊远明代表国家图书馆接受赠书。杨芳、熊远明、张志清、孙庆伟、强世功、李中华、魏常海、夏红卫上台共同为《儒藏》(精华编)文献专架开架服务揭幕。国家图书馆熊远明馆长向北京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夏红卫颁发捐赠证书各单位领导共同为《儒藏》(精华编)文献专架开架服务揭幕《儒藏》工程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儒家文献整理项目和古籍整理项目。它系统梳理历代儒家典籍,全面、集中地将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域外文献三类儒家代表性著作汇为一编,展示了贯穿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的精神主线,是一部有完整架构和清晰脉络的儒学思想文库。此次入藏国家图书馆的《儒藏》(精华编),为《儒藏》工程的阶段性重大成果。历经20年呕心沥血编纂而成的儒家思想文化著述总汇《儒藏》(精华编)中国部分,收录文献510种(传世文献458种,出土文献52种),编为282册,总字数近2亿。这是中国古籍整理和出版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是保存、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非常重大的成果,也成为了未来儒学研究新发展的必要依据和起点,是新时期国家经济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展示之一。《儒藏》工程标志着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两千多年的文化传统第一次得以全面整理。《儒藏》(精华编)(图片来自央视新闻)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和中宣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进一步做好古籍工作及数字化工程,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让《儒藏》(精华编)更好地得到传承和使用,同时也基于共同的文化理想和担当,北京大学出版社特向国家图书馆捐赠《儒藏》(精华编),这既是北京大学出版社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要举措,也是传统文化“古为今用”“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的一项重要成果。经过严谨规范整理的《儒藏》(精华编),为学界提供了一大批内容更完整、文本更精良,并便于阅读利用的儒学文献整理本,部分书稿校点成果的问世填补了学术空白,其成果日益得到学界的认可和欢迎,已经入藏包括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在内的27个省级公共图书馆以及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在内的上百家高校图书馆。 

09三月2023

北京大学出版社输出版图书亮相印度新德里世界图书展

第三十届印度新德里世界书展于2023年2月25日至3月5日顺利举办,北京大学出版社输出版图书《中华文明史》印地文版、《北京大学创办史实考源》印地文版亮相书展,著名印度学者狄伯杰教授、舒明经教授出席新书发布活动。 《中华文明史》由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组织撰写,北大中文系教授、著名学者袁行霈先生主持编写工作,是一部多学科交叉融合、注重原创性的高水平学术著作。全套共四卷本,总计1840页,约172万字。《中华文明史》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分别对应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以及人的心灵世界,展示其错综复杂的关系,描述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以及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过程。《中华文明史》蕴含着中国优秀的思想文化,在获得国内学术界认可的同时,也吸引了海外学者的关注。《中华文明史》问世以来,已翻译出版了英文、日文、韩文、俄文、塞尔维亚文、匈牙利文等多个译本,且均由所在国知名学者主持翻译、由主流学术出版机构出版发行,这在中国学术对外交流史上具有开创意义。此次出版的印地文版是第七个外文译本,印度尼赫鲁大学中国与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著名印度汉学家狄伯杰教授(Professor B. R. Deepak)亲自担任本书审校。《北京大学创办史实考源》是一部研究北京大学开创时期历史的著作。本书通过对大量确凿可靠的原始档案资料的考证和分析,追溯了北京大学创办的起源问题,为与北京大学前期历史息息相关的问题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答。季羡林先生还有一段渊源。本书作者郝平教授在本书出版前往季羡林先生家中,希望季老简单翻翻后提出一些意见。季先生看到此书后,非常感兴趣,在家中闭门三日,认真研读、修改,并为本书写了序言。在修订再版时,季先生又欣然为再版题词:“华夏文明薪火的传承,中国现代教育的开端。” 季先生的这两句题词是对北京大学的历史地位的一个高度概括,也说明了北京大学创办的历史不仅仅是一段校史,更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史,这也正是为何一本学术性的校史类书籍能够由不同的出版社在不同的地区用不同的语言出版发行的原因所在。《北京大学创办史实考源》曾被翻译成英文、俄文出版发行,印地文版由印度高等教育专家、印度中央邦帕尔塔图拉大学政府研究生院英语系主任舒明经教授(Professor Shubhra Thripathi)翻译完成。《中华文明史》和《北京大学创办史实考源》印地文版均由印度普拉卡山学院出版社出版。普拉卡山学院出版社是印度的一家专门从事人文社科类图书出版的出版社,在印地语出版界享有盛名,也有非常丰富的翻译出版经验。

08三月2023

2023教学服务中心春季工作汇报会顺利举行

教材是大学出版社的立命之本——2023教学服务中心春季工作汇报会顺利举行 2023年2月21日至24日,北京大学出版社教学服务中心33位员工时隔三年再次齐聚北京,集中向社领导做工作汇报。北大社党委书记夏红卫、社长马建钧、总编辑汲传波、总编助理林君秀分别参加了有关会议。领导们一致强调,大学出版社教材起家,教材是大学出版社的立命之本,强调精品教材优先,优质学术为本。要进一步发挥营销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加强学习,利用技术赋能,本部和驻地、营销和编辑相互配合,做好对内和对外服务工作,做有北大特色的推广人。工作会期间大家还集中学习了各编辑部的教材新产品,相互分享经验,确定推广思路,筹划年度计划。团建活动中参观了北大社固安新库房以及京华虎彩的数码印刷生产线。本次2023教学服务中心春季工作汇报会时间紧凑、内容详实、形式多样、效果显著,总结过去的同时也放眼未来。在新形势下,北京大学出版社教学服务中心的全体员工将按照出版社整体工作安排,继续用最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2023年的教材推广营销工作中去。      2月21日下午,夏红卫书记、汲传波总编、林君秀总编助理参加会议并听取了工作汇报。 2月23日上午,马建钧社长来到报告会现场和教学服务中心全体同事见面。

28二月2023

北京大学出版社与国家大剧院开展战略合作,“国家大剧院艺术通识课”丛书发布会成功举办

2月24日下午14:30,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和国家大剧院共同主办的“画布上的声音——国家大剧院艺术通识课丛书分享会”在国家大剧院艺术资料中心成功举办。活动由著名音乐评论家、《画布上的声音》作者陈立;著名指挥家、国家大剧院音乐总监吕嘉;著名主持人、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制片人李潘作为出席嘉宾,特邀钢琴家、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张佳佳现场演奏,为在场观众带来一场丰富精彩的艺术盛宴。著名主持人李潘、著名音乐评论家陈立与著名指挥家吕嘉向观众分享艺术知识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两翼,二者不可偏废。北京大学长期致力于“通专结合”型人才的培养,即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专业精湛、精神视野宏阔的“完整的人”。一个精神视野宏阔的人应该具有良好的人文、艺术、科学等教养,具有对美德、公正等的整体性认知,能习得批判性思维并养成终身学习习惯,而艺术教养正是“人”的培养的重要环节。基于这一认识,北京大学自2020年与国家大剧院开启战略合作,双方依托各自优质资源,致力于共同建构高校的艺术普及、教育和展示,推动艺术人才的交流、培训和实践,促进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本次活动即为北京大学与国家大剧院战略合作的具体落地。 在活动中,北京大学出版社基于“借重高校及其他文化机构中的优质资源,深根人文、艺术通识,兼顾通识类教材与普及读物”的出版理念,与国家大剧院达成“国家大剧院艺术通识课”丛书出版计划。出版社党委书记夏红卫、社长马建钧、总编辑汲传波与国家大剧院副院长宫吉成、音乐总监吕嘉、影视节目制作部部长马荣国共同出席并完成了启动仪式。该套丛书的出版也将延展出版社与国家大剧院艺术普及教育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成为惠及广大民众及传承精品文化的重要形式。 仪式中,宫吉成副院长谈到:“国家大剧院是国家表演艺术中心,致力于打造艺术普及教育平台,聚合广大艺术家和社会机构,为观众朋友提供更好的艺术普及,为城市文化涵养、为大众人文素养的提升贡献我们的力量。”北京大学出版社汲传波总编辑则提到:“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首倡‘美育’,指出‘人人都有感情,但不是每个人都有伟大高尚的行为,这种行为需要陶养,这个陶养就是美育’。从中国最早的《美学》和《美术史》课程,到最早的管弦乐队,再到最早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以及最早的专业音乐刊物——《音乐杂志》,北大创造了美学与艺术教育上的很多‘第一’。北京大学出版社以传承文明、弘扬学术为己任,坚持把‘学术的尊严,精神的魅力’作为全社的共同追求,出版了很多艺术通识类精品图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画布上的声音》的出版,‘国家大剧院艺术通识课丛书’的推出,必将对读者带来长久的艺术心灵的滋养,帮助读者成就审美的人生境界。国家大剧院与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合作必将大力推动国内的艺术普及教育,为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北京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夏红卫(右)向国家大剧院副院长宫吉成(左)赠送镇社之宝图书活动现场还举行了赠书仪式,由北京大学出版社赠予国家大剧院100本《画布上的声音》及多套镇社之宝图书。 (左六起)张佳佳、吕嘉、陈立、宫吉成、夏红卫、马建钧、汲传波等嘉宾在启动仪式后合影留念该场艺术分享会的活动还将在中央电视台CCTV—10科教频道《读书》栏目播出,普惠更多渴望艺术知识的观众朋友。

26二月2023

中宣部副部长张建春莅临2023年北京图书订货会北大出版社展位

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于2023年2月24日至26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举行,此次订货会由中国出版协会、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主办,主题为“新征程坚定文化自信,高质量再创出版辉煌”,共展示图书40余万种,展览面积5万平方米,展台数量2729个,展商数量700余家,现场盛况空前。北大出版社携2400余种重点新书、馆配精品图书参展。2月25日下午,中宣部副部长张建春等领导一行莅临北大出版社展位,北大出版社党委书记夏红卫、副社长张涛向张建春副部长重点介绍了出版社在抢救性文化传承典籍、标志性文化积累项目方面的努力。张建春副部长过问并听取了《儒藏》“精华编”的出版情况,并对此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儒藏》编撰由汤一介先生最先倡议,后来历时19年,联合海内外近500位学者,《儒藏》“精华编”283册于2022年6月全部出版。《儒藏》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地系统整理海内外儒学典籍的一项基础性文化建设工程,《儒藏》“精华编”项目先后被立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十一五”“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重大工程出版规划,并从2016年起连续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它为学界提供了一大批内容更完整、文本更精良,并便于阅读利用的儒学文献整理本,这对于保存优秀文化遗产,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推动人类文明多元发展,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6二月2023

北京大学出版社核心客户表彰暨业务交流会在京举行

2月23日,北京大学出版社在京举办核心客户表彰暨业务交流会,表彰长期以来对出版社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的优秀合作伙伴,并且交流和展望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可能。 会议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张涛主持,北京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夏红卫、社长马建钧、总编辑汲传波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2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和媒体代表与会。 北京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夏红卫首先对与会人员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他强调,2023年是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后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北京大学的“国际战略年”,北大出版社将紧紧围绕着国家发展大局和北京大学的发展战略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持续深化海外合作与交流,为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和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夏红卫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出版社的首要任务,出版社党政班子将不断推进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专注于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出版本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以助推品牌建设和产品宣传,把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此外,他还着重介绍了出版社的新媒体布局,以及“未名书香·北京大学出版社月度新书” 特色栏目。 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马建钧在讲话中介绍了出版社的历史和现状,重申了办社的宗旨和方针,回顾了2022年逆势而上的经营情况,表明了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决心。会上,马建钧介绍了出版社在高水平学术著作的出版和学术文化普及方面的各项成就,以及在融合出版方面的既有探索,他尤其强调了出版社在抢救性文化传承典籍、标志性文化积累项目方面的努力,包括《儒藏》“精华编”的顺利结项,以及《甲骨文摹本大系》和《大仓文库粹编》的出版。他指出,大学出版社是我国教育事业和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力量,在建设文化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北大出版社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致力于成为“教材出版重镇、学术出版高地”,坚定不移走融合出版的发展道路,坚持“优质内容为本,有效流量为王,学术品牌为先”的营销策略,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作者和读者,实现有效率、高质量、可持续的增长,努力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汲传波向大家介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出版理念、核心竞争力及未来展望,展示了2023年值得期待的重磅新书,涵盖文学典籍、历史、哲学、艺术、经济、法学、社科、理工、通识等九大类,共计近五十个品种。他指出:北京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出版思路,在教材、学术著作、大众图书等三个版块坚守高雅的学术品格。在未来的发展中,北京大学出版社将增加优质教材出版品种,更好地服务高等教育;进一步增强精品意识,更好地服务学术研究;加大力度提升学术普及意识,以大众人文情怀吸引更多的读者;立足于学术底蕴和文化根基,学术著作更学术,大众图书更大众,教材图书更专业,更好地传播知识、积累文化、繁荣学术、服务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张涛以《整装再出发》为题,在讲话中回顾了出版社与合作伙伴共克时艰、携手同行的三年,总结了2022年全社营销市场整体情况,并分享2023年市场策略新规划。据北京开卷数据显示,2022年图书零售市场同比下降11.77%,在充满震荡与挑战的大背景下,北京大学出版社发行各业务板块有困难、有亮点、有收获,在巩固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新兴渠道,多平台获取流量,多形式扩大销售。其中,北大社自营渠道的构建卓有成效,增长潜力巨大;北大社不断创新营销方式,强化品牌营销矩阵,服务各圈层阅读人群;以“北大博雅讲坛”为抓手推动全民阅读、助力书香社会建设。张涛提出,在新的一年里,北京大学出版社将继续加大力度支持优秀的线上、线下渠道商,对销售策略进行差异化、精细化管理,通过“营”“销”同步为精品图书的影响力赋能。会议最后,北京大学出版社市场运营中心主任王林冲宣读了经销商和媒体代表获得“超级VIP合作伙伴”“VIP合作伙伴”“优秀合作伙伴”“最佳数字合作伙伴”“最佳媒体支持”5类奖项的详细名单,向他们表示了祝贺和感谢。 

13一月2023

新春送温暖,关怀聚人心——出版社领导慰问储运部员工

元月11日,在2023年新春即将来临之际,出版社党委书记夏红卫、社长马建钧和副社长孙晔一行来到储运部固安库房,慰问了寒冷冬日里坚守在发货工作第一线的储运部干部员工,为他们送上了真挚的问候以及贴心的新年爱心礼包。在储运部张平主任的带领下,社领导一行察看了各个工种岗位,听取了储运部业务介绍,查看了重点图书的库存情况。夏红卫、马建钧一边听介绍,一边了解《大仓文库》《全球通史》的库存和发货情况。冬有严寒,夏有烈日,储运部用实际行动讲述着自己的“敬业故事”,诠释着工作岗位职责。储运部位于固安,办公场地远离出版社,且隶属河北省。疫情三年来,储运部全体员工严格遵守北京市、学校、出版社以及属地管理政策,为保证图书的正常入库和运输,吃住在库区,克服了长期不能与家人团聚的困难,始终坚守岗位。在简短的见面会上,社领导高度肯定了储运部2022年的工作,诚挚地感谢储运部广大一线干部员工在疫情期间克服重重困难、为保障出版生产经营所做的贡献。 领导的鼓励和慰问,像一阵阵暖流吹拂着员工们的心田,让大家备受鼓舞与振奋,纷纷表示新的一年一定会鼓足干劲、踔厉奋发,顶烈日、战严寒、重安全、保质量、抓进度,确保完成各项任务,用实际行动让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到实处。
  • 1
  • 2
  • 3
  • 4
  • 5
  • 6
  • 104
共 1036 条前往

版权所有 ©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京ICP备0907256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97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160